“日常之谜”式推理小说简介(五)——“古书堂”系列及其他

在米泽穗信之后,近些年出现的一些推理小说,或多或少地也带有一点“日常之谜”的色彩,比如三上延的《古书堂事件手帖》(也译作《彼布利亚古书堂记事簿》),冈崎琢磨的《咖啡馆推理事件簿》以及松冈圭佑的《万能鉴定士Q的事件簿》等。它们拥有不凡的销量,乖巧的女主角和精妙的谜题,但在剧情处理和悬念运用上各有不同,一言以蔽之,讲述的都是这样一个故事——

女主角,和追赶女主角的人。

筱川栞子 扭蛋

注:本系列包含推理小说最为忌讳的剧情透露,阅读前请三思。

文学少女与书的温度

——三上延,《古书堂事件手帖》

截至目前,《古书堂事件手帖》一共出版了五卷(简体中文版由天闻角川代理,出版了前四卷),它们分别是:

《古书堂事件手帖1:栞子与她的奇异宾客》,原作出版于2011年3月,简体中文版出版于2013年6月;

《古书堂事件手帖2:栞子与她的谜样日常》,原作2011年10月,简体中文版2013年8月;

《古书堂事件手帖3:栞子与无法消失的牵绊 》,原作2012年6月,简体中文版2013年11月;

《古书堂事件手帖4:栞子与两张面具 :》,原作2013年2月,简体中文版2014年2月25日(也就是昨天);

《ビブリア古书堂の事件手帖5 〜栞子さんと繋がりの时〜》,原作2014年1月。

0102030405

台版01台版02台版03

从上至下依次是天角版1-4卷,日版第5卷,台版1-3卷的封面

“文学少女”和她的男孩

读过野村美月的《文学少女》,又拿到《古书堂事件手帖》的读者,首先发现的就是两部作品在外表上的相似之处:

1.女主角都是不谙世事的“文学少女”

天野远子是个“吃书的妖怪”,她喜欢吃书,害怕幽灵,用心叶的小品来填补没有味觉的遗憾;篠川栞子是一个地震了首先想起的是书而不是自己的“书虫”,翻开扉页就侃侃而谈,回到现实却磕磕绊绊。她们都拙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又对男主角一往情深,这或许就是《古书堂事件手帖》读者中女性占多数的原因(“日常之谜”式推理小说大概都是类似的性别构成)。

文学少女

《文学少女》失败的动画化除了为观众贡献若干角色的声音之外,只有大量惨不忍睹的拙劣作画。有如此优秀的原作,却没能出现与之相称的动画,委实令人遗憾

2.故事总是围绕着不同的书来展开

《文学少女》每个故事必有书,每本书必有女主角的解读,同时故事本身又和那些“书”息息相关,要么重现其中的情节,要么隐藏其中的线索,对“书”的运用堪称极致;《古书堂事件手帖》同样如此——两部作品甚至都提到了太宰治,然而一个侧重《人间失格》,一个讲述《晚年》的故事,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两个作者对“书”的不同理解。

太宰治 晚年

太宰治的《晚年》,来自电视剧版。350万日元约合21万人民币,对于旧书交易并不活跃的中国来说,大概是很高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日本人有看过书就卖给旧书店的习惯,大概日本人的住宅普遍狭小,不宜大量藏书,所以才促生了旧书店这一行业的发达

3.男主角都是有故事的人,都仰慕女主角,也都有难言的苦衷

井上心叶曾是一个作家,然而他隐藏了自己的“过去”,并且饱受折磨;五浦大辅曾是一个爱书少年,然而他受到了某些挫折,从此不能读书。值得一提的是,五浦大辅这种“不能读书”的设定可谓巧妙,既能衬托女主角嗜书如命的热情,又不至喧宾夺主——就像日剧版的五浦大辅,最多的台词是“欸?”,除此之外可谓沉默寡言……当然对电视剧而言比较失败就是了。

五浦大辅

《文学少女》第一卷出版于2006年,比《古书堂事件手帖》第一卷早5年,但两部书的作者之间没有相互交流的记录,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吧

书的温度

《古书堂事件手帖》讲述的是书的故事,也传递着书的温度,我想这或许就是本作的最大魅力。

它不仅塑造了一个“文学少女”的形象,同时还创造了一组与“(旧)书”相关的人物群像:从“背取屋”到“一人书房”的老板,从童年玩伴(泷野莲杖),到英气少女(小菅奈绪),从“男爵”(笠井菊哉),到爱女儿也爱乱步的父亲(第四卷)……他们构筑了一个完整的“读书人”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读书,也读每一本书背后的故事。当他们掩卷沉思,故事就跃然纸上,娓娓道来;当故事杳然逝去,青春无踪无影,书就在案头,经由旧书店(古书堂),继续在读书人之间传阅。每经一手,每过一事,都留下一个书签,一组记号和一份温暖的结局。

 

我想正是这份温度,使得《古书堂事件手帖》不同于一般“推理小说”,也不同于以米泽穗信为代表的“青春之谜”,甚至不同于我们熟悉的日本文学作品。尽管不乏精妙的谜题和严密的推理,但“古书堂”系列的重点始终是“书的温度”——作者并不满足于叙述故事,而是力求让每个故事都拥有一个温暖的结局,从第一卷到第四卷,莫不如是。

这样的执着与温柔,在以内省见长的日本文学中,似乎并不多见。

asuka

ビブリア古書堂の事件手帖》,作者asuka

在这份温度之下,《古书堂事件手帖》精心设计了“主线”与“日常”之间的交错关系,保留了日式推理的悬疑性,同时也时刻用温馨的笔触提醒我们,这是一部“日常之谜”式推理小说,书中每个人经历的都是平凡而琐碎的日常,也是连续发生的奇迹。

这种技巧是通过在不同角色之间构筑联系,并且同步更新而实现的,在以“悬疑”而不是“文笔”为卖点的推理小说中,堪称独辟蹊径。每一个小故事中出现的每一个角色(犯人除外),他们并没有鞠躬下场,而是始终活跃在北镰仓的舞台上。比如坂口忍,她在《逻辑学入门》中初次登场,又在《有着狸猫、鳄鱼和狗,像绘本般的作品》中再次亮相,除此之外的其他时间里,她也多次出现,随着主人公的脚步一起缓缓前行。我们知道了她和坂口昌志出国的消息,也知道了她怀孕的故事,即便到了第四卷,作者装作不经意地,又提到了她的消息(天角版117页,“刚才,是忍女士打来的电话……收到很多荞麦,顺便给我们送一些过来”)。

这份细腻与精妙的安排,使得作品中的各个角色都充满了与时俱进的活力,正是这种反复的活跃,使得作品以寥寥的角色构筑了丰富而充实,温柔而善良的人际关系网,从那些老面孔的新台词中,我们感受到了书中那个世界的一举一动。

不仅如此,各卷的情节安排也遵从“温度”的标准,以一个故事为主线,其余依次展开,到结局就像扇子般轻轻合拢,干净利落,不留痕迹。

第一卷,主线是夏目漱石的故事,很巧妙也很低调地贯穿始终,最后在《晚年》事件中画上了句号,这显然是作者精心构思的成果。在这条主线之外,他穿插了两个支线,也就是志田、小菅奈绪和男爵“笠井”三人的《落穗拾遗》事件和坂口一家的《逻辑学入门》事件,一边带出了《晚年》中的重要角色“男爵”,一边又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对“(旧)书”相关角色群的塑造;

第二卷,开始在第一卷的铺垫下,进入了贯穿全书的主线——篠川智惠子,女主角的母亲。除此之外,作者见缝插针地安排了两个小故事,分别从侧面描写了男、女主角的过去,它们是——《发条橙》读后感事件(这一事件同时也与第一卷的《落穗拾遗》事件呼应,从侧面继续介绍小菅奈绪),和男主角的前女友(司马辽太郎事件)。最后,以藤子·F·不二雄的《最后的世界大战》,第一次正式描写了女主角的母亲,但却是从侧面视角

第三卷,用篠川文香的邮件首尾呼应,中间则继续介绍女主角的过去(《蒲公英女孩》事件),坂口忍的第二个委托则与第一卷中的《逻辑学入门》事件呼应,介绍了坂口夫妇的近况。在最后的《春与修罗》事件中,第二次描写篠川智惠子的形象,同样是侧面描写。值得注意的是,到此为止,女主角的母亲尚未登场,作者已经安排了两次重点的侧面描写和若干剪影式的介绍,这使得她的形象几近饱满,读者和她未曾谋面就已经对篠川智惠子的才华与性格了如指掌。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总是尽量对主要角色的性格运用侧面描写,而在次要角色身上运用正面描写,两种描写的交替运用是《古书堂事件手帖》系列在文笔上一大特点;

第四卷,读者期待已久的篠川智惠子终于登场,但作者依然安排了一些转折,并没有让她直接出现。在江户川乱步事件中,她始终若隐若现,和主线剧情交错推进,直到与女儿的斗智,在无数次侧面描写的烘托之下,顺理成章地将剧情推向高潮。那份不动声色的智慧较量,无疑会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到此为止,作者大胆设计,小心下笔,用四卷的内容完成了《古书堂事件手帖》系列中最重要的人物——篠川智惠子——的塑造,这份谨慎与细心,体现了三上延对于“推理小说”中“小说”部分的异常执着,足以成为推理小说中写作技巧的教科书。

失败的改编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古书堂事件手帖》改编的同名日剧,于2013年1月-3月在富士电视台上映,其收视率在2013年日剧排行榜上名次不佳,平均约11.4%,最后一集收视率为8.1%,创下“月九”的新低。总体上讲,日剧没能达到小说的水准,我认为是编剧对剧情的改编出现了若干重大失误,下文讲予以简要介绍。(剑心对前四集()有较详细的评论,部分图片来自他的网站)。

女主角

日剧版彻底摒弃了原作中关于女主角的设定,无论是坚强的性格还是一头长发,一点怯生,一份不言自明的温柔,到了屏幕上都荡然无存,只剩下“刚力彩芽”四个字而已。

原作中对女主角形象是精心描绘的——

年轻女子穿着无袖的白色罩衫加上蓝色长裙,一身朴素的装扮;以大麻花辫扎起的长发盘在后颈上,白皙的肌肤衬得水汪汪的黑色眼眸更显明亮,直挺的鼻梁下有一双薄唇。”(第一次登场,19岁)

一位身穿奶油色睡衣的长发女子正闭着双眼,躺在角度稍微抬起的床垫上。一定是看书看到打瞌睡了吧,她的膝上放着一本没阖起的书与一副粗框眼镜。女子长长的睫毛底下,有一个高挺的鼻梁,薄唇微张,那给人柔和感觉的美貌令我印象深刻——她就是六年前出现在文现里亚古书堂门口的那名女子。除了脸颊稍微消瘦了一点之外,其余几乎没什么改变,现在看起来比以前更漂亮。”(正式登场,25岁)

除此之外,关于她的怕生、美貌与可爱,更是俯拾皆是——

’……真……’真?我倾头表示不解后,对方像要把身体叠起来一般,深深地低下头致歉。美丽秀发的发线朝向我。我还是第一次像这样目不转睛地盯着别人的发漩直瞧。
‘真……真是对不起……我妹妹给您添……添麻烦……了。’
女子结结巴巴地,以细不可闻的声音说着,边说耳根子也变得愈来愈红。
‘劳烦您特……特地亲自造访……我是店长篠川栞子。’

篠川小姐叹了一口气,将立起的指头全都缩回来,握起拳头。本人可能是无意的吧,不过看起来却像招财猫一样,可爱到让我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晚……晚安,我……我叫篠川……’篠川小姐眼神游移不定,低着声自我介绍。
‘什么?讲话再大声一点嘛,这样根本听不到吧!’
遭到对方强势的语气催促,篠川小姐整张脸立刻涨红了起来。
‘不……那个……啊……’

‘……好漂亮’。栞子小姐好像要将身体从副驾驶席探出去一样低声惊叹道

‘抱歉,这里不太方便用拐杖。抱歉……哎哟’。因为她的动作太猛,脑袋一下子撞到百叶门。

这类描写不仅符合普通读者对“文学少女”的预期,更因为其羞涩而拘谨的性格广受好评。遗憾的是,日剧版的编剧(相泽友子,代表作品有《上锁的房间》、《和恶魔契约的女人》)放弃了“文学少女”的成熟形象,最终一无所获。

刚力彩芽原作中的筱川栞子

刚力彩芽扮演的篠川栞子与原作大相径庭,着实令人吃惊。刚力彩芽的形象与演技都符合常理,只能说编剧给她的定位出了问题

男主角

三上延在构思“五浦大辅”这个角色时,显然经过了仔细考虑——遗憾的是,编剧在修改剧情的时候,显然没有经过仔细考虑。

和《文学少女》中“文学爱好者”的群像不同,在《古书堂事件手帖》中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个角色,他们分别成为了故事的女主角和男主角,也就是“文学少女”篠川栞子,以及“不能读书”的五浦大辅。这样一组鲜明对立的形象,不仅可以吸引读者探究男主角背后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分量不重,若隐若现地贯穿了第一卷始终),更重要的是,他以一个“不(能)读书”的“普通人”,很自然地衬托出了女主角的“爱读书”与“不普通”。

这两点在日剧版中同样荡然无存,电视里五浦大辅的唯一作用,就是隔一段时间贡献一声莫名其妙的“欸?”,然后退居幕后,望天不语。

男主角的位置

这幅图中男主角的站位就能体现他在日剧版中的价值……在这场长达十几分钟的精彩对话中,他一言不发地站在远处,好像这里的事情与他无关。很显然,这不是演员演技的问题,而是编剧对他的定位就是如此

配角

原作中最重要的配角莫过于女主角的妹妹篠川文香,她活泼开朗的性格平衡了古书堂里因女主角太过怯生而稀薄的空气,第三卷中她悄悄发给母亲的邮件,更成为了核心剧情的主要推动力。即便是偷听男女主角谈话,也充满了这个角色的个性特点——

她竖起食指示意我保持安静。然后保持右脚伸出的侧坐姿势,挪到了隔扇前,接着手指搭上拉手,将隔扇一下子打开了。
穿着制服的篠川文香正冲我们竖着耳朵站着。无论怎么看都是在偷听的样子。
‘呜哇!’
她被隔扇的声音吓了一跳,手里的杯子差点溢出牛奶来。她似乎刚从学校回来,肩上还背着书包。
‘小文,欢迎回家’
栞子冷冷地说。
‘哎?唔,嗯、我回来了……’
‘喝牛奶的时候至少先把书包放下来比较好。’
她少有的摆出了监护人的架势。文香不好意思地跨过门坎,将书包放在了榻榻米上,自己也并膝正坐。虽然表情很乖,却依然不忘喝一口牛奶。

匪夷所思的是,妹妹在日剧中变成了一个弟弟,这段精彩的剧情自然也就杳无踪影——这个改编的目的着实令人费解,观众的反馈证明编剧把一个配角变成这样,并没有起到任何有益的作用(当然对于Jesse Lewis的粉丝还是有意义的……)。

匪夷所思的弟弟漫画

我不清楚编剧哪来的自信,认为销量470万的原作中妹妹这个角色是没必要存在的,非得换成弟弟不可……
下图来自漫画版,作者ナカノ

第二个匪夷所思的变化是加入了一个无厘头的新角色,藤波明生。如果说之前的那些改动还能归结于编剧的抱负与能力不符,那么这个角色的出现只能认为他们已经神经错乱了,从头至尾,这个角色就没有给剧情贡献一点正能量,只是一味地摧毁观众对故事氛围的固有认知。在日剧中,似乎经常可以看到这样莫名其妙的角色(通常备还有大量颜艺,我只能认为这是日本人性格中对“夸张”羡慕和嗜好),委实莫名其妙。

莫名其妙的角色笠井菊哉

这个角色的唯一意义就是破坏作品的气氛,让大家弄不明白这部电视剧到底在讲什么

原作中,“背取屋”志田肇的戏份不少,但绝非重要角色,作者这么做是有其原因的:一来“背取屋”是没有固定工作场所的,这就决定了他只能是偶尔出来客串的角色;二来经过《落穗拾遗》事件,他已经和小菅奈绪成了朋友,他们之间的故事是和主线平行发展的一抹淡彩,一旦剧情需要,他们就可以与主线合流,成为剧情的推动力。比如第四卷末尾,作者很细心地让志田再次登场,并且揭示了一个从第三卷隐藏至今的伏笔。

到了日剧版中,志田肇摇身一变成了三大主角之一,和男主角平分了原有的戏份,终于把男主角害得只能靠“欸”来彰显自己的存在了……

志田

以上五个重要角色的改编都和原作相去甚远,凑在一起也没能产生新的动力,反倒将原本严谨的剧情切得七零八碎,到此为止,这部日剧还能成功,只能归结于演员的个人演技了。

 

综上所述,《古书堂事件手帖》无疑是一部一流的推理小说,尽管它并没有刻意向“日常之谜”靠拢,但那些精妙的故事依旧在不经意间闪现出耀眼的光芒,使它成为“日常之谜”式推理小说中当之无愧的代表作。

三上延在第四卷的后记中写道“这个故事也快要进入后半段了”,意味着全书大概会在六卷左右完结。掩卷之余,想到有这样一位优秀的作家,正在写着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后面的故事无疑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咖啡坏在最后一口

——冈崎琢磨,《咖啡馆推理事件簿》

关于冈崎琢磨,他的资料不多,甚至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都没有他的中文版词条。在日文维基上的介绍也不多,只知道他生于1986年,京都大学法学部毕业,在大学时代就立志当小说家,还担任过乐队的作词和吉他手。毕业后并没有找工作,而是在家里的寺院一边帮忙一边撰写小说。其代表作就是《咖啡馆推理事件簿》,目前有两卷,分别在2012年8月和2013年4月出版,合计销量突破100万部。第一卷中文版由现代出版社出版。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文版只出到第一卷(《咖啡馆推理事件簿——下次见面时请让我品尝你煮的咖啡》),因此难以把握整部作品的全貌,以下介绍仅限第一卷,如果得知第二卷有什么出乎意料的逆转,我将会及时修改。

咖啡馆

在我看来,《咖啡馆推理事件簿》第一卷是那种常见的“如果删去结尾就完美无缺”的作品,第七章之前的“日常之谜”堪称完美,就算北村薰来了也挑不出毛病,然而一到第七章,作者忽然洗心革面,决心毁掉作品原有的平淡气氛,反复而无意义地折磨男女主角以及读者的神经,最终使得它与“日常之谜”的标签南辕北辙(不过第一卷销量并不少,可查的数字是60万,我只能认为日本人没准就喜欢这种“无意义的折磨”吧……)。

(以下反白是吐槽,请诸位选择性阅读)

女主角切间美星立志当一个咖啡师,和筱川栞子一样不谙世事却又聪明过人,她对咖啡馆发生的几个日常之谜,都展开了堪称完美的推理。男主角同样颇有风度,叙事不急不缓,没有逾越“旁白”角色的界限,同时渐渐地让女主角敞开心扉,互诉衷肠。

但作者安排了一个巨大的阴影,时刻笼罩在男女主角头上,那就是女主角和她前男友之间的纠葛——到此为止,这还是一部正常的“日常之谜”式推理小说,读者对未来阴影的准备已经足够充分,按照一般小说的规律,差不多是前男友登场,和男主角摊牌的时候了。既然是推理小说,那么其中可能还会有一些波折,但整体气氛已经塑造完成,读者只需静待他们出场而已……

遗憾的是,《咖啡馆推理事件簿》第一卷颠覆了这个常识,作者就像自暴自弃一样展开了绝望的作战——没准他还会为这种自暴自弃而自豪——充分摧毁了读者的每一丝幻想。在短短一章多一点的内容里,冈崎琢磨不仅回收了前六章的全部伏笔,还完成了一项诸多推理小说家都望尘莫及的伟业,那就是在一章之中讲述了七个连贯而逆转的故事——

1.女主角的前男友因嫉妒女主角而袭击某人(这里是前男友的视角);

2.男主角在医院听说了这段袭击(这里转回男主角的视角,并出现了一个常见的叙述性诡计);

3.男主角和伪装成女主角的前女友一起,伏击了试图再次袭击他的女主角的前男友(这里依旧是一个叙述性诡计);

4.随后,男主角毫无征兆地对女主角说,“咖啡的味道改变了”,“我再也不会来了”,然后两人分手(这个转折毫无铺垫,之前还卿卿我我的两人忽然就翻了脸,换谁读到这里都要胸闷气短血压升高);

5.这时,女主角毫无征兆地揭示了男主角的真实身份——为了偷学咖啡技巧而装成学生的咖啡师,他所在的咖啡馆是女主角的竞争对手(这个转折同样毫无铺垫,尽管作者的解释符合逻辑,但读者早已被男女主角的日常推理与感情发展所蒙蔽,根本不可能注意到这些伏笔);

6.接下来,男主角因为事件1的袭击(现在揭示时间2中叙述性诡计的真相,遭受袭击的就是男主角),毫无征兆地和他的前女友复合(只因为他受伤以后前女友来看望他),于是被迫和女主角断绝来往(解释了事件4的真相);

7.然后,两人商量着自己开咖啡馆,并且一起回家。男主角又发现了事件5中女主角给他的留言,女主角毫无征兆地说她早就看穿了事件4、5、6的真相,男主角大受打击(这里女主角的智慧早已突破天际,只有作者和上帝能与之匹敌);

8.男主角毫无征兆地开咖啡馆失败,毫无征兆地和前女友再次分手,毫无征兆地又回到咖啡馆和女主角复合(这一条是终章中出现的)。

以上内容压缩在一章之中,又如此离奇,以至于像一本三流修仙读物而不是推理小说。作者连篇累牍地沉溺于“毫无征兆”的逆转而不能自已,尽管靠扎实的功底最终把这些故事都圆得符合逻辑,但他明显忘了自己写的到底是什么,也忘了读者对于前六章形成的基本印象——

这本书的主要篇幅,是以“日常之谜”,而不是“逆转的悬疑”为主要内容。既然是“日常之谜”,其意义就在于向读者揭示日常生活的魅力,绝非反其道而行之,疯狂破坏读者在前六章中刚刚形成的平静心情。作者已经用了七分之六的篇幅描绘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愫,又添一章把它毁掉,这既算不得悲剧,又没有皆大欢喜,读者只好自认倒霉,却始终莫名其妙。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最最基本的问题,出现这个问题是对每个小说家莫大的讽刺,那就是——

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吗?

维基百科与推理小说

——《万能鉴定士Q的事件簿》

靠维基百科能不能写推理小说?

松冈圭佑的答案是肯定的,这位以“催眠师”闻名,靠《催眠》出道,又转头写推理小说的作家,一口气在短时间内出版了23卷Q系列小说——“Q系列”分为《万能鉴定士Q的事件簿》(已出版12卷,简体中文版由天闻角川代理,已出版4卷)、《万能鉴定士Q的推理剧》(已出版4卷)、《万能鉴定士Q的短篇集》(已出版2卷)和《万能鉴定士Q的侦探传》(1卷),要知道在同样的时间(2010-2014年)里,三上延的《古书堂事件手帖》只写到第5卷而已……

尽管有些分类把《万能鉴定士Q的事件簿》也算作“日常之谜”,但很显然,松冈圭佑从一开始就没想到“日常之谜”,他走的依然是传统推理的套路——

发生案件,主角登场,各种线索纷至沓来,各路人马劳而无功,最后主角解释谜底,各种伏笔一一收回。

万能鉴定士Q的事件簿

就推理而言,本系列展现了推理小说的一般水准,谜题比较新颖,逻辑比较严密,每个伏笔最终都能收拢,令人信服。但是,它依然暴露了这类推理小说的通病,那就是“推理很棒,但读起来索然无味”——冈崎琢磨至少没有出现这个问题。

(以下反白是吐槽,请诸位选择性阅读)

首先是人物设定。

女主角凛田莉子是个常见的“美女侦探”,于是她自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维基百科手到擒来,不仅没有感情波动,就连心理活动也少之又少,读者不知道她的喜怒哀乐,不清楚她的爱恨情仇,张着嘴看着她在天花板上腾云驾雾——就是不着地。

这也算角色设定吗?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最简单的检验手段,就是把男女主角对调——假如毫无破绽,自然皆大欢喜,作者该干啥干啥,别兜圈子了直接上凶手吧……

凛田莉子就是这样一个替换起来毫无困难的角色,就算把目前出版的前六卷中所有和她有关的剧情,安插到男主角身上,依然畅通无阻,案子照破不误。这显然是一个讽刺,因为作者着力塑造,甚至不惜花费笔墨去写她的过往与双亲,显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局,然而凛田莉子就是这样一个空洞而符号化的角色,作品洋洋洒洒地周游全球,就是没有功夫对她的生活细节做一点简单的描写……

相比之下,假如《古书堂事件手帖》的主角变成一个五大三粗又不读书的青年(经营书店却不读书有点奇怪,不过加上“不能读书”的心理阴影之后也就马马虎虎了),打工的是一个怯生又聪明的文学少女,这戏就没法唱了,从一开始男主角就失去了他的地位,因为他一无是处;

再比如,把“古典部”的社长换成双眸斗大、“我很好奇”的青年,看着节能的千反田一言不发,恐怕谁都难以接受;把《空中飞马》的帅气小哥换成天然呆少女、把《推理要在晚餐后》的大小姐换成毒舌管家都不行;就算把咖啡馆少女换成男的,后面前男友杀将出来,作者也无法自圆其说……

 

当然,我并不是说《万能鉴定士Q的事件簿》这样的小说毫无意义。毕竟对于已经量产化的推理小说而言,大多数读者并不在乎这些文学价值的损失,毕竟是冲着谜题去的,看完了就可以卖给古书堂了……

 

其次是叙事手段。

小说叙事就是流水账,主角到了哪里,就发生什么事情,接下来又哪里,又发生什么事情……直到最后实在是计穷力竭没事可想了,干脆草草收场。

以第二卷为例,女主角本来在东京好好地破案,忽然就去竹富岛,浪费了大量篇幅又一无所获之后,转移到西表岛,最后回到东京。这段情节是如此的乏味与奇怪,以至于读起来味同嚼蜡——既然一无所获,那么一笔带过就好,何苦非要详细地一一汇报?我估计,作者是为了点出女主角的心理活动,但这种手法实在太过拙劣——

在竹富岛,我的推测落空了。结果给很多人招来了麻烦。我的思考能力其实并没有成长到值得得意自满的地步。无端的自信只会招人厌烦,如果自以为是地说出错误的话,只是置对方于极端困窘的境地。弄不好的话,甚至会招来无法挽回的事态……

所谓心理活动,就这样一段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内心独白?前后一点呼应没有,左右半分铺垫全无,读者看了只会觉得莫名其妙——女主角不是维基百科么,怎么会这样?

 

第三是作品的主题。

对于通常推理小说而言,如果不是社会派,一般是没什么主题的,三个字——来破案(就是干)。《万能鉴定士Q的事件簿》也是如此,但它的风格与一般推理小说不同,出版社是以“轻小说”来宣传的(天闻角川也把它分到了“轻文学”一类,同在这类的还有《冰菓》以及《古书堂事件手帖》),这样的作品没有一个简单的主题,显然难以吸引读者坚持到底,反正我看到第六卷,依然是那个不改的维基百科,不变的悲剧男主角,不换的流水账之后,实在是没有力气去读剩下的16卷了……

请注意,之所以说了这么多缺点,恰恰因为本系列在推理上无懈可击,谜题足够新颖,逻辑相当严密,伏笔隐藏的十分巧妙,尽管有这样那样的技巧性问题,但作为推理小说是完全合格的。

后记

其实一开始我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多“日常之谜”。

最初,我读到了“古典部”和“小市民”系列,又看了京阿尼的动画,颇感兴趣,就开始搜索类似的作品。几番搜索之后发现,中文互联网上竟然找不到一个完整的“日常之谜”简介,只好自己整理。

一年多过去了,我也买下了台版的“古典部”系列五卷,和天角版的“古典部”四卷、“古书堂”四卷以及米泽穗信的其他中文作品,对我而言这实在是一种难得的绝妙体验。读侦探小说,我是从92年群众版《福尔摩斯探案集》开始的,后来在大学图书馆里读了艾勒里·奎因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一些作品,换了一个学校之后,这里图书馆的管理员显然有东野圭吾和岛田庄司的粉丝,于是又读了他们的许多作品。但对于侦探小说或者推理小说而言,我只是一个浅尝辄止的新手,并没有那些粉丝的狂热与激情,因此,本系列的简介肯定还有许许多多失误与疏漏之处,还请各位不吝赐教,以便及时修改。

最后插一句,光源百合的《十八之夏》是一本和推理无关的无聊小说集(四个故事分别讲述了几对男女之间的复杂情愫),最后一篇讲述师生间的《无罪的日子》作者把它当成推理小说,但在我看来,依旧莫名其妙。无论文笔、剧情还是翻译都属于大街上常见的二流作品,没有出彩的地方,为什么有人把它放进日文维基中“日常之谜”词条,我依然百思不得其解。

末了是一个小小的希望。假如因为这些粗陋的简介,引起一些朋友对“日常推理”的兴趣,我就心满意足了。

update:

由于找到了靠谱的二手卖家,下期将介绍北村薰的“春樱亭圆紫与我”系列的前四本——《空中飞马》、《夜蝉》、《秋花》和《六之宫公主》,最后一本《朝雾》正在寻找中……

加入对话

2条评论

  1. 终于更新!期盼已久!“温度”这个词之于古书堂真是再合适不过!!尽管冠以推理标签但是看着看着总觉得是否推理都不那么重要了。悬疑和故事,人,与书,与人的关系所带有的温度倒更让我印象深刻。对日剧我也是不太能接受……之前没想过妹妹为什么变成弟弟了,看到你文中提到:“读者中女性占多数”才恍然大悟!虽然也不一定就因为此……日剧中平添了不少关于事件细节的对答,与小说中我所感觉的重点完全不同倒是没看几集就没能看下去。不知国内是否有类似题材,可能是我看书少了,实在没有看到以老书为背景的小说。工工整整的考据解读倒是不少……感觉这类型既兼顾了乐趣,还能让我对老书平添兴趣真是快哉!若有此类小说还请推荐与我!咖啡馆我感觉有些特殊……尽管这三本女主角都有外挂级的观察力,不过咖啡馆的男主角最少在最后一章没有像另外两本男主角那样完全被女主角带着走……诚然非常突然,但我是感觉最后一章也算不坏!虽然日常推理的轻松感荡然无存,很难说喜欢这最后一章,但也算换个口味从加奶咖啡换成了加奶巧克力?到底出其不意orz……看完书后心头一热,小十年没喝咖啡的我翻出半条开了口我妈没泡的咖啡,再分出一半咕嘟下肚,三十分后却心慌不已……莫不是我也能写一篇咖啡店女老板和不能喝咖啡的打工仔推理事件簿?后话而已……Q嘛,在第一本我感觉对女主的心理心态描写还是不少,不至于符号化……比如提到过类似:主要是帮助大家,自己过得简单就好,虽然跟女主的铺子,女主的装扮,女主提前准备好的各种型号的鞋子很难说没有出入……至于那些无实的情节,或是出的太快没好好推敲?或者是想抢篇幅云云……虽然的确像是你之前所说的“百度百科型”,不过这凛田莉子设定的杀伤力着实不小orz……这个日常系列总算完啦!其实还期待之后的更新……觅见好书若能更新下这或者微博推荐下的话我一定会去了解的!谢谢这系列的介绍!

    1. 谢谢您的关注。
      关于中文推理小说,最后一次阅读是柳文扬的《废楼十三层》,最后一次购买是推理之门的《指纹》。从那以后,水天好像还搞了一本推理杂志,但我关注的重点已经转移到了ACG领域……国内旧书交易远不如日本频繁,因此没有见过类似“百书记”的推理作品,更别提夏树静子那样成系列的“致敬之作”了。
      对于咖啡馆和鉴定士,重读了一下,发现我的批评太过随意,不够严谨。它们都是销量百万的作品,自有其畅销的理由,不能简单地说成是“符号化”。

      因此,我想再解释下一。
      《咖啡馆推理事件簿》的结局在我看来,最大的缺点是卖弄“悬念”,让我觉得不够公平。由于推理小说的特殊性,作者在解谜时天然居于优势地位,因此对于作者和读者在解谜时是否应平等化处理,一直有争论。我倾向于平等一派,即作家在作品中应赋予读者足够(明显)的线索,使其在解密时与作者处于平等的位置——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化,否则叙述性诡计就很难存在了——从前六章来看,冈崎琢磨似乎也属于这一阵营,他关于第七章的所有转折都买下了伏笔,但我觉得那些伏笔埋得太深而且太过艰涩(比如男主角的真名),普通读者很难一面沉浸在“日常之谜”,一面关注男女主角的感情发展,同时还有精力留意这样偏僻的谜题。
      这是我对这部作品评价不高的原因,如果是“非平等”派,自然不会在意这些问题,那么反白处提到的缺点也就不成为缺点了。

      《万能鉴定士Q的事件簿》,属于让我“失望”的作品,第一卷如您所说展现了极高的水准,无论推理还是谜题都属上乘,但第二卷竟急转直下,沦落成一部随处可见的无聊作品(解密部分除外),严重挫败了我对后续故事的期待,愈往后看,失望愈多,直到凛田莉子法国之行后,终于失去了耐心,才写出那样的吐槽,现在看来,有失偏颇。

      在已知的日常之谜式推理小说中,我计划补充的内容还有北村薰的“圆紫大师”系列(据说有台版);其次是米泽穗信的“古典部”以及“小市民”系列的后续作品(“古典部”后续应该会有,而“冬季限定”只是道听途说);再加上三上延的“古书堂”系列,《咖啡馆推理事件簿》第二卷。
      最后,昨天在图书馆借到了东野圭吾的《假面饭店》,是一本意外有趣的作品,除了惊险的主线之外,还穿插了许多饭店特有的日常谜题,比他最近的社会派推理(比如《麒麟之翼》)要精彩得多。读罢我想,假如有人以“饭店”为舞台,用“假面饭店”中的新田和尚美为主角创作“日常之谜”,那应该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